1、概述
1、概念:乙脑病毒引起的经蚊虫传播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
2、临床特点: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可有后遗症。
2、病原学
1、乙脑病毒是虫媒病毒B组,属黄病毒科。
病毒结构:乙脑病毒为嗜神经病毒
核心——单股RNA,核心蛋白
外膜——膜蛋白、外膜蛋白 、血凝素
2、抵抗力:抗力不强、耐低温和干燥。
3、组织培养:乳鼠脑组织、 鸡胚、Hela细胞等。
4、抗原性:抗原性较稳定、感染后产生三种抗体
3、时尚病学
1、传染源:猪、马、驴、牛、狗
2、传播渠道:经蚊虫叮咬而传播
3、人群易感性:
常见易感,隐性感染为主,10岁儿童多见,★ 2--6岁发病率
4、★时尚特点
发病季节:
严格季节性,集中在7、8、9三个月
发病年龄:儿童易感性,10岁儿童
地理分布:区域时尚性,主要分布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域
发病形式:高度散发性
4、发病机理
隐性感染:只形成短暂病毒血症。
显性感染:病毒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形成上述病理损害。病原体的数目和毒力
5、临床表现
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体检可见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阳性。
典型乙脑分四期:初期、极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⑴ 初期:
1~3天。急起发病,发热、头痛、恶心和呕吐,嗜睡等。可有颈硬。
⑵ 极期:4~10天。
①高热。发热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
②意识障碍。可有嗜睡、谵妄、昏迷、定向力妨碍等;
③惊厥或抽搐。可为手、足、面部局部抽搐或肢体阵挛性或全身强直性抽搐,均伴有意识障碍;
④呼吸衰竭。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特征是呼吸节律的不规则及幅度不均;有时也可出现外周性呼吸衰竭。紧急时,可出现脑疝的表现;
⑤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等。
⑶ 恢复期:可有恢复期症状,如患病6个月后仍留有些精神神经症状称为后遗症。
●乙脑的临床种类
轻型 | 普通型 | 重型 | 极重型 | |
发热 | 38~39℃ | 39~40℃ | 40℃以上 | 40℃以上 |
神志 | 了解 | 嗜睡或浅昏迷 | 昏迷 | 深度昏迷 |
抽搐 | 无 | 偶有抽搐 | 反复或持续抽搐 | 反复或持续性强烈抽搐 |
脑水肿 | 无 | 轻 | 重 | 可有脑疝 |
呼衰 | 无 | 无 | 可有 | 明显 |
病程 | 5—7日 | 7—十日 | 2周以上 | |
后遗症 | 无 | 多无 | 常有 | 幸存者常有紧急后遗症 |
6、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10~20×109/L. N 80%以上。
脑积液:重压高, WBC50~500 ×106/L,糖和氯化物正常。
血清学:①特异性lgM 测定
②其他抗体。
病毒离别:病程一周内脑组织。
7、诊断:
时尚病学:季节、年龄。
主要症状和体征:高热、头痛、昏迷、抽风及神经系统体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脑脊液、血清学检查
8、治疗:
★“把三关”——处置好高热、抽搐及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
⑴一般治疗:隔离,支持疗法,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等。危重病例的护理也尤为重要。
⑵对症治疗:如果针对高热、抽搐、呼吸衰竭的对症治疗。
①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冰敷,酒精擦浴等。药物降温为辅,如安乃静滴鼻,高热伴有抽搐者可用亚冬眠疗法;
②惊厥或抽搐:针对高热、缺氧、脑水肿、脑实质炎症等不同缘由使用不一样的对症治疗办法;
③呼吸衰竭:维持呼吸道通畅,如有脑水肿应脱水,有中枢性呼吸衰竭可用呼吸开心剂,还可用血管扩张剂,以改变微循环,减轻脑水肿,必要时可机械辅助呼吸。
⑶恢复期及后遗症的处置:进行功能练习,可使用包含理疗、中医针灸、按摩、推拿等办法。
例题:
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辨别,非常重要的是:
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 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
C.抽搐发作程度 D.皮肤瘀点及瘀斑
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
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中和抗体 B.血凝抑制 C.补体结合抗体
D.特异性IgM抗体 E.Vi抗体
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重压220mmH2O,WBC200×106/L,糖2.8mmol/L,蛋白1.0g/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
A.病毒性脑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化脓性脑膜炎
D.虚性脑膜炎 E.不是以上任何状况
4.辨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要紧依据是:
A.高热昏迷惊厥 B.季节性 C.肠道症状
D.脑脊液常规 E.不是以上任何情
参考答案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