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症状学
细目1、发热
要素:
1.发热的病因
2.发热的临床表现
3.发热的随着症状
细目2、胸痛
要素:
1.胸痛的病因
2.胸痛的问诊要素
细目3、腹痛
要素:
1.腹痛的病因
2.腹痛的问诊要素
细目4、咳嗽与咯痰
要素:
1.咳嗽的病因
2.咳嗽与咯痰的问诊要素
细目5、咯血
要素:
1.咯血的定义
2.咯血的病因
3.咯血的问诊要素
4.咯血与呕血的辨别
细目6、呼吸困难
要素:
1.呼吸困难的定义
2.呼吸困难的病因
3.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
4.呼吸困难的随着症状
细目7、恶心与呕吐
要素:
1.恶心与呕吐的病因
2.恶心与呕吐的问诊要素
细目8、呕血与黑便
要素:
1.呕血与黑便的定义
2.呕血与黑便的病因
3.呕血与黑便的问诊要素
细目9、黄疸
要素:
1.黄疸的定义
2.各型黄疸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检查特征
细目10、抽搐
要素:
1.抽搐的病因
2.抽搐的问诊要素
细目十1、意识障碍
要素:
1.意识障碍的病因
2.嗜睡、昏睡、昏迷、意识模糊、谵妄的临床表现
3.意识障碍的随着症状
第二单元问诊
要素:
问诊的内容
第三单元检体诊断
细目1、基本检查法
要素:
1.视诊的适用范围
2.触诊的办法,各种办法的适用范围
3.叩诊的办法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4.各种叩诊音的特征及出现部位
5.听诊的需要注意的地方
6.嗅诊时容易见到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细目2、全身状况检查
要素:
1.体温测量的办法、正常值
2.脉搏检查法、脉率的正常值及变异的临床意义
3.血压的测量办法、正常值及变异的临床意义
4.发育与体型的确定及临床意义
5.营养状况的分级及容易见到营养异常是什么原因
6.意识状况检查法及容易见到意识障碍种类
7.容易见到异常面容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8.容易见到异常体位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9.容易见到异常步态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细目3、皮肤检查
要素:
1.皮肤弹性、颜色、湿度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2.皮疹、出血点与紫癜、蜘蛛痣、水肿、皮下气肿、皮下结节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
细目4、淋巴结检查
要素:
1.浅表淋巴结的检查办法
2.局部和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细目5、头部检查
要素:
1.头颅与颜面异常的临床意义
2.眼睑、结膜、巩膜、角膜的一般检查法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3.眼球外形和运动的一般检查法与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4.瞳孔及瞳孔反射的一般检查法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5.外耳、乳突的一般检查法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6.鼻外形及鼻窦的一般检查法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7.唇、口腔黏膜、齿及牙龈、舌、咽、扁桃体及腮腺的检查法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细目6、颈部检查
要素:
1.颈部血管的检查法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2.甲状腺、气管地方的检查法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细目7、胸壁及胸廓检查
要素:
1.乳房体表标志(骨骼标志、体表标志线)及分区
2.容易见到异常胸廓的种类及临床意义
3.胸壁静脉曲张、胸壁及胸骨压痛的临床意义
4.*检查法及*容易见到病变表现
细目8、肺和胸膜检查
要素:
1.正常呼吸种类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2.正常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3.触觉语颤和胸膜摩擦感的检查办法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4.肺部叩诊办法及正常叩诊音
5.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的检查法、正常值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6.肺部病理性叩诊音的临床意义
7.正常三种呼吸音的听诊特征及听诊部位
8.病理性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的产生机制、听诊特征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9.听觉语音的检查办法及临床意义
10.肺实变、肺气肿、胸腔积液及气胸的典型体征
细目9、心脏、血管检查
要素:
1.心前区隆起的临床意义
2.正常心尖搏动的地方、范围、强度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3.心脏触诊时震颤、心包摩擦感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
4.心脏叩诊法、正常心脏浊音界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5.心脏瓣膜听诊区及听诊内容
6.正常心率、心律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7.正常心音的产生机制、听诊特征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8.奔马律与开瓣音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9.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杂音的特点,各瓣膜区容易见到杂音的临床意义
10.心包摩擦音的听诊特征、部位及临床意义
11.血管检查的内容、办法及临床意义
12.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体征
细目10、腹部检查
要素:
1.腹部体表划区法及各区脏器分布
2.腹部外形、腹壁静脉曲张和蠕动波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
3.腹壁紧张度、压痛和反跳痛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
4.肝、胆、脾和肾脏的触诊法及临床意义
5.肝、脾和膀胱的叩诊法及临床意义
6.肠蠕动音和振水音的听诊法及临床意义,容易见到腹部血管杂音的临床意义
7.腹水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
8.腹部容易见到疾病的体征
细目十1、肛门、直肠检查
要素:
肛门、直肠视诊及指诊检查的内容
细目十2、脊柱与四肢检查
要素:
1.脊柱常用检查法及临床意义
2.四肢、关节检查内容和临床意义
细目十3、神经系统检查
要素:
1.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辨别
2.临床容易见到感觉障碍的种类
3.运动功能检查及临床意义
4.中枢性与周围性瘫痪的辨别
5.常用神经反射检查法、内容和临床意义
第四单元实验室诊断
细目3、骨髓检查
要素: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细目4、肝脏病常见的实验室检查
要素:
1.蛋白质、胆红素代谢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和异常的临床意义
2.常用血清酶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3.甲、乙、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测试的临床意义、
细目5、肾功能检查
要素:
1.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素氮及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的意义、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2.浓缩稀释试验的临床意义
细目6、常用生化检查
要素:
1.血清钾、钠、氯、钙测定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2.血糖、血脂测定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细目7、酶学检查
要素:
血清淀粉酶、心肌酶测试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细目8、免疫学检查
要素:
1.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2.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肥达反应、梅毒血清学检查及艾滋病病毒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3.肿瘤标志物测试的临床意义
细目9、尿液检查
要素:
常用尿液检查的内容、正常值和异常的临床意义
细目10、粪便检查
要素:
粪便检查的内容、正常值和异常的临床意义
细目十1、痰液检查
要素:
1.痰液标本的采集办法
2.痰液检查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细目十2、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要素:
1.浆膜腔穿刺液检验内容
2.渗出液与漏出液的辨别
细目十3、脑脊液检查
要素:
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和忌讳证,容易见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特征
第五单元心电图诊断
要素:
1.常用心电图导联
2.心电图各波段及心电轴的正常范围,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3.房室肥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及心室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4.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第六单元影像诊断
细目1、超声诊断
要素:
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
细目2、放射诊断
要素:
1.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2.X线检查办法
3.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的临床应用
4.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应用
5.呼吸系统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6.容易见到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7.心脏增大的X线表现
8.容易见到循环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9.消化系统疾病影像学检查办法
10.容易见到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11.容易见到泌尿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12.骨与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13.容易见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细目3、放射性核素诊断
要素:
1.甲状腺吸131碘功能测定及肾图剖析的临床意义
2.血清总甲状腺素(T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T3、游离T4、促甲状腺激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第七单元病历与诊断办法
要素:
1.病历书写的格式与内容
2.诊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