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针灸学进步概况
细目:针灸学进步简史
要素:
针灸学代表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及主要内容特征
第二单元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1、经络系统的组成
要素:
1.十二经脉的名字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4.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5.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6.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细目2、奇经八脉
要素:
1.奇经八脉的名字
2.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3.奇经八脉的功能
细目3、十五络脉
要素:
1.十五络脉的分布特征
2.十五络脉有哪些用途
细目4、十二经别
要素:
1.十二经别的分布特征
2.十二经别有哪些用途
细目5、十二经筋
要素:
1.十二经筋的分布特征
2.十二经筋有哪些用途
第三单元经络有哪些用途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细目1、经络有哪些用途
要素:
1.联系脏腑,交流内外
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3.抗御病邪,守卫机体
细目2、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要素:
1.说明病理变化
2.指导辨证归经
3.指导针灸治疗
第四单元腧穴的分类
要素: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第五单元腧穴的主治特征和规律
细目1、主治特征
要素:
1.近治用途
2.远治用途
3.特殊用途
细目2、主治规律
要素:
1.分经主治规律
2.分部主治规律
第六单元特定穴
要素:
特定穴的分类和特征
第七单元腧穴的定位办法
要素:
1.骨度分寸定位法
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第八单元手太阴肺经、穴
要素: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素: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第九单元手阳明大肠经、穴
要素: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素:商阳、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扶突、迎香
第十单元足阳明胃经、穴
要素: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素: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梁门、天枢、水道、归来、伏兔、梁丘、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条口、丰隆、解溪、内庭、厉兑
第十一单元足太阴脾经、穴
要素: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素: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
第十二单元手少阴心经、穴
要素: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素:极泉、少海、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第十三单元手太阳小肠经、穴
要素: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素:少泽、后溪、腕骨、养老、支正、肩贞、天宗、颧髎、听宫
第十四单元足太阳膀胱经、穴
要素: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素:睛明、攒竹、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次髎、承扶、委阳、委中、膏肓、志室、秩边、承山、飞扬、昆仑、申脉、束骨、至阴
第十五单元足少阴肾经、穴
要素: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素:涌泉、然谷、太溪、大钟、照海、复溜、阴谷、肓俞
第十六单元手厥阴心包经、穴
要素: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素:天池、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第十七单元手少阳三焦经、穴
要素: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素:关冲、中渚、阳池、外关、支沟、肩髎、翳风、角孙、耳门、丝竹空
第十八单元足少阳胆经、穴
要素: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素:瞳子髎、听会、完骨、阳白、头临泣、风池、肩井、日月、带脉、环跳、风市、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侠溪、足窍阴
第十九单元足厥阴肝经、穴
要素: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素:大敦、行间、太冲、蠡沟、曲泉、章门、期门
第二十单元督脉经、穴
要素: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素:长强、腰阳关、要害、至阳、身柱、大椎、哑门、风府、百会、上星、素髎、水沟
第二十一单元任脉、穴
要素: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素: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下脘、建里、中脘、上脘、膻中、天突、廉泉、承浆
第二十二单元常用奇穴
要素:
下列奇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素:四神聪、印堂、太阳、球后、夹承浆、金津、玉液、牵正、翳明、安眠、子宫、三角灸、定喘、胃脘下俞、夹脊、腰眼、十宣、四缝、八邪、外劳宫、腰痛点、二白、肩前、百虫窝、鹤顶、膝眼、胆囊、阑尾、八风
细目2、进针办法
要素:
1.指切进针法
2.夹持进针法
3.舒张进针法
4.提捏进针法
细目3、针刺角度和深度
要素:
1.角度
2.深度
细目4、行针手法
要素:
基本手法
细目5、得气
要素:
得气的定义与临床意义
细目6、针刺补泻
要素:
1.捻转补泻
2.疾徐补泻
3.提插补泻
4.迎随补泻
5.呼吸补泻
6.开阖补泻
7.平补平泻
细目7、针刺异常状况的表现、处置和预防
要素:
晕针、滞针、血肿
细目8、针刺需要注意的地方
要素:
1.颈项部、眼区、胸背等部位腧穴的针刺需要注意的地方
2.妊娠妇女针刺时的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二十四单元常用灸法
细目1、灸法有哪些用途
要素:
1.温经散寒
2.扶阳固脱
3.消瘀散结
4.防病保健
细目2、灸法的类型
要素:
1.艾炷灸
2.艾条灸
3.温针灸
细目3、灸法的需要注意的地方
要素:
施灸的忌讳
第二十五单元拔罐法
要素:
1.拔罐的办法
2.拔罐有哪些用途和适应范围
第二十六单元其他针法
要素:
1.电针法
2.三棱针法
3.皮肤针法
4.穴位注射法
第二十七单元头针、耳针
细目1、头针
要素:
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细目2、耳针
要素:
1.耳穴的部位和主治
2.临床选穴原则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二十八单元治疗总论
细目1、针灸治疗原则
要素:
1.补虚泻实
2.清热温寒
3.治病求本
4.三因制宜
细目2、针灸治疗用途
要素:
1.疏通经络
2.调和阴阳
3.扶正祛邪
细目3、针灸处方
要素:
1.选穴原则
2.配穴办法
细目4、特定穴
要素:
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郄穴、交会穴的内容及临床应用
第二十九单元头面躯体痛证
要素:
下列容易见到病因病机、辨证、治法、处方、操作、方义:头痛、面痛、落枕、漏肩风、肘劳、腰痛、痹证
第三十单元内科病证
要素:
下列容易见到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法、处方、操作、方义:中风、眩晕、面瘫、痿证、痫病、不寐、郁证、心悸、感冒、咳嗽、哮喘、呕吐、胃痛、泄泻、痢疾、便秘、阳痿、癃闭、消渴
第三十一单元妇儿科病证
要素:
下列容易见到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法、处方、操作、方义: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绝经前后诸症、带下病、缺乳、遗尿
第三十二单元皮外骨伤科病
要素:
下列容易见到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法、处方、操作、方义:瘾疹、蛇串疮、痄腮、肠痈、扭伤
第三十三单元五官科病证
要素:
下列容易见到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法、处方、操作、方义: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鼻渊、牙痛、咽喉肿痛
第三十四单元急症
要素:
下列容易见到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法、处方、操作、方义:晕厥、内脏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