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基础
1、感染的定义——寄生物与人体的相对不适应。称为‘病原体’。
2、感染的三要点——病原体;人体;环境。
3、知道感染的五种变化形式: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体携带;潜伏性感染。
4、知道病原体的四种特质:侵袭能力;毒力;数目;变异能力。
5、传染病时尚的三要点——传染源(病原载体);传播渠道(传播媒介);易感人群(免疫缺少)。
6、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质——病原体;传染性;时尚性;免疫性。
7、传染病的三个临床特质——阶段性;特点性;种类性。
病程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显性期-恢复期-(复发、再燃)-(后遗症)
症状特点性——发热;斑疹;毒血征;免疫反应(单核-巨噬细胞)。
临床种类性——针对某一传染病分类:轻;中;重;极重。
8、传染病诊断的特殊性——临床资料 + 时尚病学资料 + 实验室检查。
9、依据《大纲》需要,学会时尚病诊断的常用实验室检查内容。
10、传染病治疗的原则——对感染者进行治疗 + 控制传染源。(二者并重)
11、对感染者治疗的手段原则——持续治疗 + 护理 + 隔离 + 消毒 (并重)
对感染者治疗的技术原则——一般治疗 + 对症治疗 + 特效治疗(并重)
12、知道传染病治疗中的临床常用办法。
13、传染病的三大预防原则——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渠道;保护易感人群。
14、控制传染源的基本办法——‘四早一积极’,既: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积极治疗。
15、《传染病防治法》——2004.8.28全国人大通过,2004-12-1实行。
16、传染病防治法中划分的三类:甲2种;乙25种;丙10种。(鼠疫、霍乱是甲类)
17、‘三管一灭’原则——是切断消化系传染病传播渠道的基本办法。(管理食品、水源、粪便,消灭苍蝇)
18、对于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基本控制办法——空气流通;消毒;戴口罩。
19、保护易感人群的非常重要方法——预防免疫接种。
20、对传染病密切接触者的方法——检疫、密切察看、药物预防、预防接种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