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词典:甘草
甘草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茎和根。
甘,平。入十二经。
补中益气,泻火解毒,润肺袪痰,缓和药性,缓急定痛。
1.用于脾胃虚弱及气血不足等症。
甘草味甘性平,能补脾胃不足而益中气,对于脾胃虚弱之症,常与党参、白朮、茯苓等补气健脾药配伍应用;对于心血不足、心阳不振之症,可与补血养阴及温通心阳药如阿胶、生地、麦冬、人参、桂枝等品配合应用。
2.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等症。
甘草生用则能泻火解毒,故常用于疮痈肿痛,多与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配伍;对咽喉肿痛,可与桔梗、牛蒡子于等配合应用,有清热利咽的效果。
3.用于咳嗽气喘等症。
本品甘缓润肺,有袪痰止咳的效果,在临床上用治咳嗽喘息等症,常与化痰止咳药配伍应用,作为辅助之品。因其性质平和,故不论肺寒咳喘或肺热咳嗽,均可配合应用。
4.用于腹中挛急作痛。
本品有缓解挛急之功,常与芍药配伍,治腹中挛急而痛。
除此之外,甘草还能缓和药性,有减低或缓和药物烈性有哪些用途,历代本草文献上并载有本品有解药毒用途,可供研究。
生甘草、生草、粉甘草(生用,多用于泻火解毒,缓急止痛。)、炙甘草、炙草(蜜炙用,多用于补中益气。)、清炙草(炒用。)
五分至三钱,煎服。
1.甘草是一味常见的药物,一般觉得本品在方剂中只不过作为辅助、矫味之用;其实依据临床实践的领会,它本身确实具备肯定的效果,如炙甘草汤补心气、振心阳,甘草干姜汤温润肺脾,芍药甘草汤缓急定痛,甘桔汤袪痰利咽,银花甘草汤清热解毒等,都是用它作为主药的。
2.甘草又能缓和药性,如四逆汤用本品以缓和干姜、附子的温热,调胃承气汤用本品以缓和大黄、芒硝的攻下用途等。
3.甘草甘缓,凡湿阻中焦、脘腹胀满者用之能让人气窒满闷,故在用时需要注意。
炙甘草汤《伤寒论》:炙甘草、生姜、人参、地黄、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大枣、酒治心动悸、脉结代。
《本经》:「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肿,解毒。」
《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用药法象》:「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
《汤液本草》:「附子理中汤用甘草……,调胃承气用甘草……,此缓之之意;小柴胡有柴、芩之寒,参、半之温,用甘草和之;建中汤用之,以补中而缓脾急。」